Academic lecture | 张家松:工厂化养殖对虾现状和进展

 

 

2019年11月27日下午,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学术讲座第176期在教学楼C410教室举行。应我院卢建国副教授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张家松研究员到访我院,并以“工厂化养殖对虾现状和进展“”为题向海洋科学学院师生进行学术报告。报告由卢建国副教授主持,海洋科学学院冯建祥副教授、林根妹博士后等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张家松研究员首先指出中国的畜牧业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但是水产养殖距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随后,张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对虾的养殖现状。中国主要养殖对虾品种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养殖模式分为精养、半精养、粗养和混养四种模式,粗养模式逐渐从市场上淡出,混养模式则在基层养殖中广泛使用,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中国对虾养殖在2012年遭遇病害影响,产量急剧下降,到现在仍未得到恢复。怎样恢复对虾产量,张研究员指出在1993年中国对虾同样遭受了病害影响,最后产量得到了恢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更换了对虾养殖的品种。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现在同样可以考虑更换主要的对虾品种来提高对虾的产量。张研究员还对国内外工厂化养殖对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介绍了一种养殖新技术-生物絮团技术。张研究指出生物絮团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和生态环保的水产养殖技术,在能够稳定水质的基础上,减少水体交换,防止病原体入侵。生物絮团还可以替代饵料,降低饲料成本。

 

       讲座最后,张研究员指出现在有关生物絮团养殖对虾技术还需要进行很多研究,如工厂化养殖情况下,对虾养殖生物习性与生理机制研究,生物絮团系统结构与组成演替及其调控机制等。希望同学们能对此感兴趣,投身到相关研究中来。讲座结束后,张研究员回答了同学们就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提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发表评论